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抬高户籍门槛未击中“择校热”要害
时间:2014/4/30 23:03:45,点击:0

近日,上海市几个中心城区纷纷推出新政,大大抬高了入学的户籍门槛,以遏制择校热。但问题是,“择校热”并非今日才有,教育部门出过的招数不少了,可市民见招拆招,高烧始终不退,显然说明各种规定还没有真正“击中要害”。“择校热”的首要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只要享受的教育不一样,家长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孩子争取最大效益,无论交“择校费”,还是买“学区房”,实际结果都是条件好的家庭拿到最多的“公共资源”,最后难免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然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义务教育属于国家对公民的责任,理应在中央政府层面进行全国统筹,但实际上仍带有“属地管理”的性质。在中国,行政层级多达五级,各级财政差距巨大。不要说省市之间,就是同一个城市不同城区之间也相差甚远。上海新近推出招生新政的城区不但因为有传统办学优势,更因为区级财政雄厚,有实力投入义务教育。如果不能在更高层面,比如全市或全省,乃至全国提高统筹程度,要实现“资源均衡配置”显然是不现实的。

 如果全凭公共财政实现均衡配置一时做不到,在优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要避免最后为优势家庭所多占,只有扩充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要么将名校转为私有,要么将私校办成名校。入学的儿童家长多掏了钱,有限的财政就可以投入普通学校,这远比在“照顾正常居住的居民基本权益”的名义下,让优势家庭多占公共资源合理得多。

因为一切政策都是人制定的,他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调整的走向:名校在抱怨“人满为患”的同时,不会也不可能拒绝一切“打招呼”,这些神通广大的家长不会是挤走高价学区房里适龄儿童的“新政推手”吧?只是如此局面之下,让“择校热”真正退烧的治本之策可能出台吗?

(顾骏,《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4日)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中国已消失的九所世界级大学
下一篇: 线性文学阅读:高度刺激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