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复旦大学的校门三迁
时间:2008/4/10 10:16:01,点击:0

复旦迁到江湾的六十多年来,随着学校规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校门已三迁其址。她是复旦盛衰兴革的见证人。

1921年下半年,一座悬着“复旦大学”匾额的古典牌楼式大门出现在走马塘桥下(即现在的邯郸路桥堍),门前的南道通向兴建中的宫殿式的讲堂。到抗战前夕的十六个年头里,复旦作为中国人创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学,从这座光荣门下,走出了成千名学士。抗战爆发,师生挥泪西迁,校园大部分古典建筑毁于敌军炮火,而校门幸免于难。抗战胜利后,师生万里归来,针对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开展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慷慨悲歌的进行队伍,不断从她身边接踵而过。1949年5月,师生终于载歌载舞,以锣鼓和鞭炮从她身边迎来了复旦的新生。

1952年,全国规模的院系调整给复旦带来飞跃发展和巨大变化,教学、科研和生活中心向东延伸,昔日的田野河汊已变成幢幢大厦。老校门地处西端出入不便,乃在国权路口另辟了一座简朴的新门。

第二座校门启用后,复旦紧跟形势的脚步,进入“热火朝天”的年代,运动此起彼落,师生席不暇暖,“开门办学”成为唯一的教改方向和又红又专的标志。校门口整天送往迎来,喜报纷飞,金鼓齐鸣。直到1962年以后,教室里又逐渐坐满了人,校门口也慢慢地恢复了平静。

到1964年,复旦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有了更大的发展。学校重心再度东移,学校自筹资金万元,另建第三代校门于今址。1965年国庆节新校门正式启用。正当师生心情舒畅地出入于这座象征力量之门,满怀信心地努力传授知识、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时候,中华大地又风云突变,新校门迎来的却是史无前例、罄竹难书的“文革”灾难。

今天,她仰视正在加速施工的文科教学大厦,俯视往来如梭,在不同工作和学习岗位上的人流,若有所思,似乎在为知识分子迟到的春天默默地祝福,又似乎在亲切地讯问:“同学们,当你每天迸出这座为广大青年所向往的大门时,你意识到肩上所负的沉重使命么?”

注:本文原载于1986年复旦大学校刊

(来源:复旦大学官方网站,作者:笔树)


关于复旦大学的校门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参见下列介绍:

http://www.hku.hk/fudan/htdocs/Departments/document/dmt/xm.htm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北京大学西校门的历史
下一篇: 校园考场之惊险爆笑百态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