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钱学森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
时间:2009/11/7 22:38:08,点击:0

萨哈罗夫是前苏联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持不同政见者,曾经被称做前苏联的氢弹之父,他是当时前苏联国内最有影响和最大为胆的持不见政见者。
    作为“人类的良心”,197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萨哈罗夫的原则是,不做奸臣,也不做“忠臣”,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做臣民”。这一点上,不要说中国的科学家,即使中国那些所谓最有个性、最有思想的公共知识分子和革命者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做臣民,做一个所谓清官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
    前苏联另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这样评价萨哈罗夫:“在苏联那成堆成堆的腐败、重私利、毫无原则的知识份子中”,萨哈罗夫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萨哈罗夫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他没有在社会底层成长的经验,也并不了解多少普通人的艰辛,过于顺利舒适的生活使萨哈罗夫在青年时期脱离现实,认识不到前苏联极权主义的残酷真相。
    但是,现实里的三个残酷事件很快就使萨哈罗夫开始沉思。第一件事是一位同事悄悄告诉他,核武器秘密试验场是由政治犯修筑的,这些政治犯曾经暴动,斯大林的亲信贝利亚带领军队来**,把他们全部处决。第二件事是萨哈罗夫亲眼看到一队队的犯人在试验地做苦力。第三件事是他的氢弹试验导致很多平民死亡和伤残,于是,一次试验前,他判断会有一万人因此伤亡,就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说,“这种试验毫无意义,它只是毫无理由地杀人。”这位当时的苏共一把手说他会下令推迟试验,但第二天核试验照样进行了。
    萨哈罗夫为此哭了一场。他在自传中说,“这件事之后,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决定和周围决裂。”萨哈罗夫认识到,作为真正科学家追求的是同情(关爱)、自由、真实。正是这种跟周围决裂的勇气和实践,使萨哈罗夫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萨哈罗夫像奥维尔等所有先驱般的优秀知识份子一样,当发现他们原来所信仰的“理论”和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形态和人本身(价值)发生矛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真实和人本身这一边。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尤其重要。而正是对人道认识的缺失和没有坚持,使本来应该更迷惘和悲哀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更容易在专制体制下失去自我、日益倦怠和满足。
    萨哈罗夫将思想付之行动,很快,他就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付出了代价。
    1964年,萨哈罗夫联合了另外24名俄国知名艺术家和知识份子写信给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他不要恢复斯大林的名誉。这封公开信的最显眼之处是“警告”。
    1968年,萨哈罗夫把一篇题为“进步的反射,共存和知识份子的自由”的文章偷送到美国,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篇文章被研究者称为“苏联极权制度的判决书”,它呼吁建立一个民主、多元、人道的社会。这篇文章在第二年底就在全球复印、流传有一千八百万份。
    萨哈罗夫立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从核子研究机构开除了。党报开始批判诋毁他,包括一些物理学家在内的俄国知识人,也纷纷指责他是叛徒,是“犹大”,是“西方在苏联试验室中的老鼠”。赫鲁晓夫指责他“把鼻子伸向不该去的地方”,秘密警察头子安德罗波夫把他定性为“第一号公开的敌人”。萨哈罗夫曾两次绝食抗议,克格勃们把他送进医院,强行灌食。还有报道说,秘密警察给他用了改变脑子(思维)的药物。
    1979年,当苏军进入阿富汗时,萨哈罗夫公开出来谴责这是侵略。在当时苏联知识界和民众都对苏军的行动持强烈、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立场时,萨哈罗夫在这片“爱国者” 的汪洋大海中,像一叶孤舟,独力而倔强地站在“人”的立场为阿富汗讲话。在萨哈罗夫的人生字典中,自由高於民族,个体(价值)大於国家,或者说真理大於爱国。而在这一点上,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以至中国人所缺失的。大多数时候,只要以祖国的名义,即使叫中国知识分子以至中国人去做狗或者跟魔鬼签约,他们也会自以为高尚无比,全没有认识到这种丧失人性的行为正是对祖国和人类的最大背叛!
    所以说萨哈罗夫是持不同政见者的榜样则在于,每个持不同政见者都应该坚持和坚守的最起码底线是人类的良知,而不是其他任何形而上的东西。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钱学森当年爱国『海归』的真实原因
下一篇: 从盖大楼变为引大师 中国高校开打人才争夺..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