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海归心声:什么时候,我能在国内找到方向?
时间:2008/7/31 14:25:58,点击:0

 

    留学美国 我在大洋彼岸迷失方向

    90年代中期,从上海某大学毕业后,我自费赴美国留学,在新泽西州的一所大学攻读纺织专业的硕士课程。

    我的家庭比较富裕,想法也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既然来美国留学,就应该专注 于学习,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所以在美国留学期间,我没有打过一天工。

    3年后,我如愿拿到硕士学位,进入美国著名的M纺织公司实习。M公司的福利待遇相当不错———我们出差都住五星级宾馆,如果能成为正式员工,月薪可以有4000美金左右。可是好景不长,3个月后,M公司因为部分业务受损,一些部门开始裁员,实习员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主动离开M公司后,我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可是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早就是夕阳产业,要想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并不容易。几个月下来,我有点失望了———美国之大,竟没有我生存立足之地!我的导师是国际纺织领域知名的专家,他知道我的困境后,特地请我到他家中吃饭。闲聊中他笑着拿出一本书送给我,“这是我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仔细看看书里的内容,可能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导师在书中指出:纺织业在美国已是日薄西山,但在中国却是前程似锦……香港和上海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连夜拜读完导师的大作后,我茅塞顿开,下定决心回国寻找发展机会。

    海归上海 我有半年没有找到工作

    1999年1月,我离开美国回到上海。刚回上海的那段日子,我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亲朋好友知道我回来后,大都表示难以理解。他们见到我必问:“为什么回来?”有人还在背后指指戳戳:“他一定是在美国混得不好才回上海的!”父母对我的选择也大惑不解,他们总是唠唠叨叨地问我:“美国不是蛮好吗?你看,邻居家××的儿子,去美国留学后,现在已在跨国公司中拿到几十万的年薪!”

    回来后有半年时间,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其间,我曾两次去香港应聘面试。第一家面试企业是美国M公司香港分公司,因为我有美国的硕士学位和M公司的工作经历,所以顺利地通过了面试,但最后他们却告诉我,“很遗憾,你是内地居民,想来香港工作必须有‘配额’,我们无能为力。”第二家面试的企业也是一家跨国公司,但我们在薪资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方人事经理一口咬定:“我们只能给您这点工资。”

    在上海我也曾应聘过一些企业,但都没有结果。有一家著名的合资企业,先后派出人事经理、技术部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等与我谈了4次,每次他们都如出一辙地说,“你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我做不了主,我们将开会讨论你的问题,你就耐心等着吧。”就这样整整等了几个月,实在忍不住,我便打电话催问他们的人事经理。人事经理的答复还是等待,我一气之下责问道:“要等到哪年哪月啊?你们办事效率太低了!”人事经理不冷不热地回答:“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你要是不满意,可以回美国去啊。”

    这半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低谷期。一方面工作没有着落;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生活质量和国外形成的巨大反差,造成我心理上十分苦闷。

    谋职外企 我被人指着鼻子骂“汉奸”

    这一年的夏天,有位同学介绍我去一个大型的国际博览会替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当现场翻译。博览会临近结束之际,我向这家企业的德国总裁提出:“能否留在贵公司工作?”总裁对我的翻译工作比较满意,当场拍板表示同意。

    1999年7月,我结束了“无业”状态正式进入这家企业,不久被派往德国培训3个月。在德国培训期间,我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的傲慢和某些德国人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一次,我与一位70多岁的老专家见面,听说我是中国人,他就表情暧昧地说:“中国,那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度……”我感到很不好受,便反问道,“你有没有去过中国呢?”他摇头表示没有去过。我就诘问他,“既然你没有去过,凭什么这样说呢?你应该去中国看一看……”可德国老头还是固执地不愿放弃自己的偏见。

    培训结束后,我回到上海,任该企业驻上海办事处代表。在德资企业工作期间,我亲身体验到德国人守时、重原则、讲究细节的特点。有一次开会我迟到了2分钟,德国老板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对我连连摇头叹气。德国老板办公室内有一张会议桌,上面的玻璃台板总是擦得一尘不染,但国内员工不太注意,每次开会时总会在上面留下不少手印,而每次会议一结束,德国老板就会马上让清洁工把桌面擦干净。

    我很快就适应了德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新的困惑随之而来———某些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内资企业欠缺诚信,签了合同又不能履约。而最让我困惑的还是某些人对外企代表的偏见———他们认为我们代表外国人的利益赚中国人的钱。有一次,我去北方某地的某家企业处理业务纠纷,他们提出的很多无理要求都被我一一驳回。对方谈判代表居然拍着桌子指责我:“中国人应该帮中国人。你还是中国人吗?拿着老外的工资就替他们说话,这不是有奶便是娘吗?”我辩解了几句,那人竟跳起来指着我的鼻子就骂:“我看你就像汉奸!”类似这样的事情遇到过好几次,心里当然很不好受。

    投身创业 我用了一位夸夸其谈的MBA

    在这家企业工作1年多,虽然收入不算少,但难免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前几年,留学生回国创业成为热点,我也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去年,我和几位朋友合作,开了一家咨询公司。

    但是一年来,公司情况不太好。主要原因在于我对咨询业务还不是很熟悉,另一方面,也与用人不当有很大关系。

    公司刚开张时,我招聘了一名MBA当助手。此人风度仪表很出色,尤其口才颇佳———任何事情到了他嘴里总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对他了解不深的人会对他产生思路清晰、眼界开阔的良好印象。但是,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和他接触久了就发现,此人除了擅长夸夸其谈外,并无真才实学。

    在商讨咨询方案时,这位MBA可以从国际形势一直谈到今天小菜场鸡毛菜卖多少钱一斤,但一谈到实际操作,他就顾左右而言它。此人的写作能力也很惊人———可以一夜之间炮制出几万字的咨询方案,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古希腊罗马一直考证到美国攻打伊拉克。但是,这样不切实际的咨询方案却屡屡遭到客户的否决,公司因此流失了大量业务。曾有客户拿着他的方案“击节叹赏”,“好文章,太有思路啦!等我们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后,一定会用这个方案。”

    分手的那天,这位MBA先生话里有话地对我说:“来日方长!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大都遭遇过虎落平阳、龙游浅水的困境……”对此,我只有苦笑。

    现在,我比较关注人才招聘类的报刊和网站,希望能从中寻觅到真正合适的人才,帮助公司走上正轨。

    对于这几年回国后暂时还没有找到职业方向的留学生,我有几句过来人言提供给他们参考:首先,要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一个道理———拥有国外的学位并不能说明什么,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有真才实学。

    (应口述者要求,文中姓名和公司名均为化名)

    口述者:游先生(职位:公司经理) 文/本刊记者刘晨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都是排名惹的“祸” 大学排行榜引来“口水..
下一篇: 深圳大学:禁止学生在校牵手接吻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