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全面透视
时间:2008/7/31 11:47:31,点击: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处在人生当中心理最不稳定时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当今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的比例不断上升,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其成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并指导他们逾越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深造前对大学生活充满希望,但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加之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恋爱、经济、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又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很多人就此产生心理不适,出现心理障碍,引发心理疾病,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厌学心理与逆反心理。厌学是指大学生由于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产生一种不满意、不愉快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动机、信念受到损伤而造成的一种扭曲的情感。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动力,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满足于六十分;对学习生活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足,对学习中山现的困难与挫折适应能力差;缺少顽强的学习意志。大学生是正处于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好奇、好动、多疑、有抱负、敢创新、有激情,但由于社会经验利生活体验不足,因而常常骚动不安,动摇困惑,产生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的矛盾,常常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一种反控制意向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正面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在遵守维护学校纪律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文艺欣赏方面,对上级部门提倡读的书,推荐的影片,不愿意去看,可一部电影、一篇小说,如果受到批评,就偏要抢着去看。在批评表扬上,被批评的人却常常得到一些人的同情。反之,被表扬的人惧怕表现,怕受孤立。

2、虚荣心理与焦虑心理。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往往爱出风头,图虚名,争名夺利;考试抄袭舞弊、骗取成绩;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骗取荣誉;经常耍小聪明,骄傲自大,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凡事争强好胜,强求别人对自己承认和尊重。正因如此,虚荣往往给人带来挫折,使人产生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焦虑情绪状态。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好,理想受阻,追求受阻之时,以心理上紧张状态与情绪上的不适状况为主要表现的焦虑心理即突现出来。这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

3、自卑心理与冷漠心理。自卑是指不相信自己能力而用失败来衡量自己及未来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为自己没有弄懂的内容不敢去问老师;农村大学生不愿和城市大学生在一起;长相一般的姑娘不愿主动和异性接触;一旦成功,认为这是天意,否认这是自己能力之所及。由于自卑,使他们对学习无兴趣,没热情;对政治不感兴趣,缺少进取心;不愿交往,没有集体荣誉感;平日孤僻、内向、狭隘、封闭。对周围世界没有激情,对未来没有幻想,处于一种冷漠状态。

4、狂妄心理与嫉妒心理。处于大学阶级的青年学生独立意识增强,有了较明显的成人感。但大学生由于心理品质不健全,也最不容易驾驭自己,常常表现出不安分。有的学生甚至狂妄地看待周围事物,产生一种藐视周围一切,极端自私自大的情感体验。学习上则不求甚解,人际关系紧张。由于狂妄,进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存怨恨、嫉妒心理。对别人受到表扬,自己不服气,而在背后指责或诋毁;别人善交际、看不惯,言词苛刻甚至无中生有,恶语伤人;别人进步,设法孤立别人;别人成绩好,认为不是凭真本事得来的等。

5、社会化心理不适与行为偏离。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在向成人模式接近,他们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大学里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了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对于社会进行着独特的观察和思考。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化已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对自己的出路和未来职业选择非常关心,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太了解大学社会化对自己的重要性,对这种社会化产生不适。进入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依然没有摆脱学习上的困境,他们缺少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压力和情绪上紧张不知所措,导致焦虑过高和精神衰弱,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症状;由于社会化心理适应的产生,直接导致行为偏离,产生一些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的行为,如敌视权威行为、施虐行为、盗窃行为、诈骗行为;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措施或对教师、同学进行嘲讽、挖苦,蔑视社会规范。

总之,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气氛紧张,不能与同学和谐相处;在爱情和性关系方面,正确的恋爱观尚未形成,常迷失自我,做出过激的行为;在学习方面,心理压力大,既过于自尊怕考不过别人,又极度缺乏自信,导致作弊、替考等现象频频发生;在人格方面,表现自卑、感情脆弱、自我封闭等缺陷。在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中,人际关系排在首位,但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

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逾越

当今大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因此,我们需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起来,从各方面重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帮助他们顺利逾越心理障碍。

1、学校关心。以预防为主,强化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虽已初步定型,但对客观世界的看法,有时还失之偏颇,特别是遇到矛盾和挫折时,便会产生消极心态。如果带着这种心理障碍步入社会,将很难为社会所接受,也很难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个人理想。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按照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来塑造自己,不断地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适应和锻炼。建立高校心理评估体系,运用心理评估这一有效手段,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运用干预、跟踪、控制、教育一体化机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对潜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有效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参加社会实践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学校要采取多种途径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切身感受,体会利思考,使他们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培养现象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培养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促使其努力学习,消除一些不良情绪。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很高的专业技术工作,它不仅要求从事这一专业的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对心理教师自身的知识面、道德品质、职业责任感、人生经验积累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应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目前,我们高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师资队伍状态令人担忧。有许多人员不具备心理学专业技术知识,甚至用违背心理咨询准则、违背道德规范的辅导方法。我们应该抽调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研究生直接进入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对目前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分期分批地安排进修或集中学习,让他们接受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从而大力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为大学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大学应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较敏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爱情心理、情绪、人格、个性等基本知识进行教育,特别是一些心理障碍进行重点教育。使他们掌握和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获得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文明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校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学校应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培育优良的教师教学作风、学生学习作风和干部工作作风,在学校里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文明守法的群体规范,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获得休息和娱乐,调整生活节奏,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从而极大限度地减少心理障碍的形成。

2、家庭配合。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对于女健康成长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是负有主要责任的。所以,为人父母,重要的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一方面,夫妻间要互谅、互让、互谦、互爱,为子女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女的教育也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训斥、打骂孩子,或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其生活包办代替过多和对其错误言行及不良习惯放任自流,都是有害的。%、社会重视。从社会方面来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更新认识。过去,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原因,我们对人的个性心理品质问题关注、认识、研究的是不够的。在世俗的眼里,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心理问题得不到科学的青睐,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这种社会现象要求得转变,关键是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为此,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患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大学生心理问题现在确实已经成为各个家庭和学校棘手、头痛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作者:曾煜(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女大学生卖淫案的板子应该打在谁的身上?
下一篇: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及解决对策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