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及解决对策
时间:2008/7/31 11:46:40,点击: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也为使用者布下了一个温柔的心理陷阱。近年来,大学生因触网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有哪些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诸种不良的影响并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将继续成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及其危害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大批网民,据互联网信息中心2001年的一项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使用者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大学生容易受到聊天室和互动游戏的诱惑,当他们沉溺于网络时就会产生诸如缺乏睡眠、考试不及格、不爱与人交往、对生活充满焦虑、厌烦和沮丧、对外表缺乏信心、对发生的事情向父母撒谎等等的负面影响。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沉迷于网络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呢(笔者认为,首先,网络本身的特点是学生沉溺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开放性、丰富性、虚拟性的网络精神文化空间具有灵活而匿名的身份、超越时空界限的平等地位、易建立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的体验等特点;网络这种立体的文化传播形态集翔实的文字材料、悦耳的音乐旋律和精良的影视图像于一体;网络的可操作性能发挥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超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和控制的需要等等;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即时性、自由度高和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约束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在网络世界中能逐一变成现实。他们通过因特网交朋友,在网上寻找关怀、支持和信任,于是日益对这个身份不明的社区增强依赖性。但他们却无法以一种有我的、真实生活中的方式与他人产生真正的联系,从而产生落寞、失望和孤独等负面情绪,诱发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其次,学生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飞速变迁带来的不确定感也是诱发网络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有些学生纪律观念淡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又不理想,时常受老师批评和家长指责,对现实生活缺乏良好的感觉,企图借助网络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些学生因某些生理特征引发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恐惧和社交障碍,他们求助于网络从烦恼的生活中获得解脱,就象一个酗酒的人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的痛苦一样。国外的研究表明: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抑郁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高水平的厌倦、孤独、社交焦虑、自我封闭者均易沉溺于网络。残酷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而网络人际交往之间没有现实的利益冲突,网络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想象对方的形象和真实模样,这也使许多缺乏竞争力的学生选择沉溺于网络。虽然他们能从电脑屏幕的文字中获得某种程度的安慰和支持,但当因特网的关系暴露在现实中完美的感觉消退后,他们会感到灰心和迷茫从而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因上网诱发的心理障碍的症状及其表现

(一)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与社会功能的损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抽测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成瘾者。据国外网络成瘾研究报告描述,成瘾的学生一般主要使用聊天室、新闻组、网络游戏等偏向网络的双向沟通功能,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因使用网络造成中等或严重影响;他们很少参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借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上网时感到心理满足和快感、精神极度亢奋,下网后感觉不快;上网时间过多导致情绪波动异常、抑郁和焦虑,个性异化、丧失自我,倾向于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造成的损害。

(二)网络交往障碍
网络交往障碍是指因使用网络而引发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交障碍。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互动是青年时期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基本环节。人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要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匡正,而在网上他们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和角色扮演的规划,没有必须履行的角色义务,这种匿名效应使他们在网上与陌生人交往幽默、浪漫,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善言谈、沉默寡言。网络锁住了他们现实世界的情感之门,他们只对虚拟的网络空间“一网情深”。在现实生活中懒得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接受他人情感的表露,渐渐的会对现实产生疏远感、淡漠感和不信任感,正如精神病专家托尼诺所说:“长期的网上冲浪会逐渐的失去自我,改变个性。”

(三)网络人格心理失真
又称网络自我的迷失&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按照不同的社会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人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多种社会角色被掩蔽,并且在网络中的角色缺乏责任性,这使使用者渐渐失去了对周围现实的感受力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导致了孤僻、冷漠、欺诈和隐匿人格的心理。他们混淆了网上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地位,在网络和现实生活情景中交替出现不同的性格特征,网上网下行为缺乏同一性,人格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谐性,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偏执性人格、自恋性人格、边缘性人格和多重人格冲突等等。这种人具有脱离现实、退缩孤僻、耽于幻想的行为特点。%四&网络孤独网络孤独是由于网络的使用者性格内向、自卑,惯于自己承受心理负荷,厌恶社会上虚情假意的人情来往,不愿意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希望通过网上交往和网!"#$"%&'(&#)上娱乐来摆脱孤独,但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在下网后发现自己面对的依然是键盘、鼠标、显示器,这常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感日益严重。他们通常缺乏睡眠和过度疲劳,在离线时变得冷漠、紧张或易怒,否认问题的严重性,与朋友关系冷淡、脱离所有的校园社交活动和事件。他们常常在网上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情比较放松。这就驱使他们更依赖网络这种社会交往方式,从而导致使网络孤独这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五)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网络自我约束力降低,往往会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由于网络中使用者的言行不留下任何痕迹,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干自己想干的事,学生的猎奇和挑战自我的心理极度膨胀,这就导致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言行随意放纵,还有一部分人将猎奇和刺激作为网上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大力施展计算机和网络运用技术,将破译别人系统的密码、进入禁止一般网民进入的区域、偷阅机密资料、制造病毒利用网络去破坏网络看成是对自我智力的一种挑战。长期在这种环境中使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下降,不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勇于负责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生态度。

三、对网络引起的心理障碍进行咨询干预的具体对策

网络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在上网时体验到满足感,倾向于过度上网而危害身心健康。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应对因特网的运作方式,以及它的特殊吸引力有所了解,在网络心理障碍的咨询中除了以认知治疗和行为矫正外还应注意:

第一、宣传有关网络心理障碍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抵御能力。作为咨询老师要明白因特网在寻找信息、跟踪最新新闻和快速高效地与人交流方面具有许多优点,但另一方面也的确存在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要让学生明白过多上网和沉溺虚拟时空的有害影响,除了团体咨询外还可利用网络快捷、行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对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同时对所有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明白网络心理障碍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确保我们驶入信息高速公路时,前方有一个清晰的视野,并系紧我们的安全带。

第二、矫正不良的因特网习惯,帮助他们进入校园社交领域。研究表明: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受网络和游戏的消极影响较大,更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咨询老师要让他们多体验成功,让他们学会管理时间的技巧,把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到学习上去。帮助他们明白独特的校园环境确实能提供许多比因特网所具有的社交好处更多的长处,让他们找一个与他们在网上所沉溺的某个领域相符的社团和组织。对于那些喜欢在电脑空间创作一些机智的电子邮件信息或者聊天室便条的网络使用者,可以让他们为校报撰写一个专栏或者组建一个写作班或文学社。帮助他们去上所有该上的课,参与学校事务,并在课后与同学交谈以替代网友之间的联系。咨询老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交往。

第三、针对网络心理障碍者进行个别矫治。心理咨询老师要与他们交流网上的活动,询问他们的上网习惯,鼓励他们严肃检查自己的行为,正确认识网络和网上信息,帮他们客观理性的评价自己,矫正不良人格,加深对网上网下人际交往的认识,纠正网络人际关系认知的偏差,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自我改善的方法。咨询者应尽一切努力发掘他们的潜能,保护其自我责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内在潜力,着力克服其消极性、惰性,并将知行结合起来,提供一套激励和帮助来访者投入行动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运用时间安排的技巧,培养替代活动,找到健康积极的办法来获得因特网所提供的东西。

第四、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与限制,提高信息内容的健康程度。网络的日常管理要加强信息的检查与监控,使信息交流健康有序;安装电子邮件过滤系统,堵截反动信息的侵蚀;设立防火墙,对网上信息进行检查,防止病毒的侵袭,为校园网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免费或者价位低廉的、毫无限制的因特网使用权和上网时间进行限制,让学生能正确的使用因特网。同时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健康积极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使学生溶入文明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使学生免于把大块自由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到因特网上。改善大学生人格品质中的薄弱环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网络心理障碍的咨询干预能减少网络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个体活动效率,丰富个体精神生活的有益的媒介。

(作者:张俊红)《教书育人》, 2002年24期。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全面透视
下一篇: 为报救母之恩以身相许 女大学生成亲八年拒..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