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智者的沉思
作者:胡建 何云峰 魏洪钟合著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第一版
现有库存数量:34本
定价:22元
交货方式:款到后书将通过邮局寄出(免收邮费)。
汇款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邮政编码200234) 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 收
内容提要
本书采用从事例引入原理的写作手法,将整个哲学划分为四大问题域:“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思维是什么”和“社会是什么”,然后针对每个问题选择核心知识点5~7个予以深入浅出的讨论。全书讲究哲学的体系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框框;既以最基本的哲学知识为重点,同时又涵盖了大量的最新前沿动态。其中,不少观点都是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例如,对“状态”范畴的讨论;对“主体组织模型”的研究;对“真理和知识关系”的研究;对“进化认识论”、“全息认识论”概念的提出;对“生产方式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的分析;对“个体主义”的重新定位;等等都是作者的独家见解。本书适合于任何层次的哲学爱好者作为了解哲学基本知识的参考。
目 录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编 世界是什么
第一章 世界的自然存在
1.无可奈何星落去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2.混沌初开《创世纪》
――自然界的先在性
3.杀人蟹:究竟谁吃谁?
――自然界的属人性
4.死亡之海中的绿都
――自然界的对象性
5.书中的秘密
――神奇的世界三
6.网络之恋
――虚拟的世界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1.数风流人物
――世界的历史性
2.“克隆”的奥秘
――世界的规律性
3.希特勒的预言
――世界的可预测性
4.泰坦号与泰坦尼克号
――世界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5.海豚“自杀”之谜
――世界的相关性
6.计算机的利与弊
――世界的矛盾性
第三章 世界的状态
1.物态奇观
——事物与状态
2.表演艺术中的动与静
——状态、变化、发展的关系
3.“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
——古希腊和中世纪人对事物状态的考察
4.“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
——近代人关于事物与状态关系的理解
5.打开形而上学的缺口
——德国古典哲学对事物与状态关系的考察
6.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
——人类实践对世界状态的影响
第二编 人是什么
第四章 人的存在
1.教授与神父的争论
——人是从哪里来的
2.“既生瑜,何生亮”
——人是“对象化”的存在物
3.“不自由,毋宁死”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4.刘希贵的特殊经历
——自由与限制
5.徽宗祭天惹天怒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第五章 人的本质
1. 心正则笔正
——人的自由自觉性
2.植物的造血功能
——人的自由自觉本质与人的自我设计
3.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的需要
4.蝙蝠的嘴和耳朵
——人的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5.“狼孩” 卡玛拉的眼泪
——人的社会性
第六章 人的价值
1.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人的个性价值
2.“鉴湖女侠” 赤血救同胞
——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反戈“筷子协定”
——人的价值实现中的公正原则
4.“红色恐怖”与强盗逻辑
——人权是人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5.“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人权以个人与社会相统一为本位
第七章 人的发展
1.伴君如伴虎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
2.乾隆的文字狱
——人依附人的实质
3.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4.“金杯美酒腾细浪”
——人的异化与拜金主义
5.“全球大脑”将征服人类?
——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编 思维是什么
第八章 思维的主体和客体
1.电子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脑
——主体是什么
2.时光会倒流吗?
——主体的微观结构
3.别做电脑的奴隶
——不同层次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认识功能
4.原子笔能写出人脑吗?
——认识的主体性
5.宇宙有末日吗?
——现代科学技术对主体特征的影响
6.海森堡与希特勒的原子弹计划
——认识的客体及其特征
第九章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1.维纳对信息时代的预言
——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2.从世界性的硅谷热说起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
3.虚拟历史
——认识活动中的理性因素
4.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认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
5.苏格拉底的“灵异”
——无意识的认识作用
6.为什么有的人沉思时会在房间踱来踱去
——思维过程中主体状态的调控
第十章 真理与价值
1.薛定谔猫的生与死
——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2.重分析还是重综合?
——从真理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规律评“科学的终结”论
3.基础宽些再宽些
——真理与知识
4.笔下牡丹与花园牡丹谁更美?
——认识与评价
5.情人眼里出西施
——评价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第十一章 认识论的历史源流
1.我能怀疑我自己的存在吗?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2.舅舅与外侄的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的认识论观点
3.海伦学会运用符号的启示
——现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观点
4.从“追光实验”到EPR佯谬
——进化认识论:现代西方认识论发展的潮流
5.形存与神存
——全息认识论:认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编 社会是什么
第十二章 社会本质论
1.“人心齐,泰山移”
——现实个人是社会的主体
2.一位女青年的梦想
——社会关系功能的展开维度
3.历史上为何会出现拿破仑?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4.流动民工也推动历史发展吗?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第十三章 社会决定论
1.从“上海人的人格结构”谈起
——“生产方式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的同构性
2.“皇帝热”何以升温
——“生产方式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的差异性
3.“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文化价值认同系统的历史意义
4.长虹集团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生产方式对历史决定作用的表征
第十四章 社会发展论
1.“桃花源”与“天下大同”
—— “人类解放”的实质
2.“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促成的
——“人类解放”的基础
3.从人的独立性到自由个性
——“人类解放”与“自由人的联合体”
4.“泥腿子”自己的路自己走
——市场经济与“人的依赖关系”的扬弃
5.“粉骨粹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展望未来远景:社会异化的自我克服
前言
本书是哲学爱好者很好的读本。她主要介绍哲学的核心知识。严格说来,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知识,其中也包括我国哲学的一些前沿知识。写作本书,是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在世纪之交的时候,英国BBC曾经组织评选“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榜上有名。这个结果使我们感到非常鼓舞: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它在人类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震撼力。
马克思的学说是不应被曲解与淡忘的,因为其中含纳的诸多真理至今尚对人类的实践具有价值启迪意义;即使在被我们谴责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与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一起,并列为社会的三大思潮。
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西方人把它们并列!然而,我们中间有的人却把西方思潮仅仅等同于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他们有意无意地想回避马克思主义思潮!
历史表明,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地位是难以摇撼的。对于当代人来说,你可以不信这一学说,也可以批评它的学理缺陷,但不能不了解这一学说。因为如果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学理不能进入你的眼帘,你除了人云亦云的迷信,得过且过盲从外,能凭什么界定生活的意义,建树做人的准则呢?而无意义的生活、无准则地“做人”,与动物的“活着”又有什么两样呢?
第二,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大国,却有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感到责无旁贷,需要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学说在我国曾受到罕有称赞,但也遭遇极大不幸。如,“四人帮”就曾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自居,将私货借马克思之名而强制推行,从而在中国造成了“谁有权,谁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荒诞格局,极大地玷污了马克思主义的清誉。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对马克思学说的模糊认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例如,有的人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动摇了“共产主义信仰”,因此,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树这种信仰。但对重树的“共产主义信仰”包括什么内容,多数不知所云,少数人则含糊其辞,会认为“按需分配,做到人人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共产主义。呜呼!共产主义被曲解到这种地步,怎不令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感到汗颜呢?且不说人类不是神,永远达不到“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地步;即使人类能真正做到“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也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人类从此可以不进行劳动、不需求任何进取了。而人正是由于劳动才成其为人的,如果不劳动不求进取,人类离灭亡还远吗?由此可见,有些人信仰的“共产主义”与马克思倡导的理想社会风马牛不相及。
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根据史实的记载,在恩格斯逝世的前一年(1894年),某国际工人代表团要求恩格斯“用一句话写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笔意淋漓地引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宗旨:“代替那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眼底,由于人的根本本质是“自由自觉”(对此,本书中有论述),所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才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以此目标来界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原则,该原则也并非指社会能满足个人的任何需求,个人想要什么就能从社会得到什么;而是指社会能根据个人发展个性的自由劳动(即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能发展个性的劳动)之所需,合理地分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例如,画家能得到绘画所需的一切材料;钢琴家能得到必不可少的钢琴与乐谱,等等;而当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各尽所能”的自由劳动条件,并据此通过“第一需要的劳动”发展个性时,人类也就实现了全方位的全面发展。据此,马克思与恩格斯还指出:与自由价值相伴随的平等、民主与法制的价值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当代人类价值,离开了这些价值来谈社会主义,只能是痴人说梦。
由此可见,有的人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岂止与马克思原意大相径庭,简直是截然对立;加之我国的哲学教科书长期以“斯大林模式”为范本,在人民中灌输了大量僵化的极左思想;久而久之,人们从不敢思维到不会思维,真正的马克思学说倒成了“从未听说过的”天方夜谭。
第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有过一些“通俗”读本,而且很受读者欢迎。但是,这些“通俗”读本的通病是采用一贯的“教科书写作手法”,追求完美的体系。我们认为,对于读者来说,了解这一学说的关键是掌握其中的核心知识。
本书试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有重点地阐述马克思学说,让普通人都能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有所了解。据此,本书成稿依据三大准则:
其一,按照马克思的原意——而不是旧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构筑哲学体系,全书分“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思维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四个部分。
其二,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将马克思学说的精髓与现实实践密切结合,专论马克思思想中对现时代有深刻启发意义的学理,而对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哲学观念则免予赘述;以此能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掌握新颖而有用的现代信息。
其三,根据社会普通百姓的阅读水平,力求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真理性四者合一,因此书中拮取了大量的故事与史实,作为阐述道理的有力佐证;这样,人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就能吸取颇为复杂的哲学知识。
自然,因作者的学力有限,所以书中的缺陷与不足也在所难免;但只要能在总体上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思想”,作者的辛勤笔耕也就不虚此行了。
作者
作于200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