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王铭铭比较中外学位“产量”
时间:2008/8/20 10:31:50,点击:0

 

  《广州日报》2006年5月30日刊登北大教授王铭铭的文章认为,国内博士学位的产量与国外差距实在太大。在发达国家,申请博士学位的学生,须写出符合“原创性”标准的论文。而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有的天分高,有的天分低,有的脑子快,有的脑子慢,有的杂事多,有的杂事少,从而,其产出合格论文的周期,也各有不同。比如,我1987年在伦敦大学开始博士论文研究,1993年与一两个同班同学一起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同届的同学有数十人,我们几位算是幸运儿,其他人则还需耕耘,有好几位甚至到现在还在准备答辩,更有不少人放弃了学位申请。伦敦大学每年的博士学位申请人数量,缺乏可循的规律:许多学院拥有大量博士生,可它们每年的学位产量,却完全与博士生的数量不成比例。而中国的高校基本上是收多少博士生,就给多少床位和学位(这使研究高校学历产量的学者有了一个方便:大家只要去高校算博士生的床位,就能相当精确地算出博士学位的产量)。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香港的大学究竟好在哪里
下一篇: “张维迎现象”和“主流”的危机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