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因不满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而决定暂停招收硕士研究生。此举立即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注目。多所高校的教授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新闻进展 北大研究生院:还没看到公开信教授心情可理解 今天上午,北大研究生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他本人还未看到有关贺教授的公开信。贺教授的心情和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法学院的教授想招到对法学有专攻的学生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本科阶段都重视‘宽口径’的基础知识培养,这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这位负责人说。 观点交锋 学生观点:考不上他的研究生是损失 北京大学大三学生蒙乔辰同学认为,贺卫方教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制度的一个挑战,有利于教育制度向着更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果像贺卫方这样的教授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遗憾。”他说。 教授观点:要“专”首先要“宽” 北大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教授对贺教授的观点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贺教授对“学生干部和特长生的报送研究生制度”的否定,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在‘宽口径’的基础上。” 研招不合理反映本科教育失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研究生选拔制度的很多问题,反映出的是本科教育的失败,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但贺教授提出的建议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专业。 应更理智地着眼制度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一位学者指出,不可否认,现行的研招制度存在多种问题,北大出现的情况在其他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者们应该以更理性、更积极的态度探索更趋于合理的选拔标准。而停招是对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新闻背景 据《北京晨报》报道,因质疑北大法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北大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卫方决定“不再招收法律史专业研究生”。 6月24日,贺教授在学术批评网上发布的声明中写道:“现行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考两张综合卷涵盖多达十门课程。这种打着对考生全面考查旗号的做法实际上产生的后果却是削弱了考试应有的专业偏向。”同时,贺教授也对因“学习成绩优异而保送”以及“学生干部、特长生保送”制度提出了质疑。 (作者:颜晓、扈明,来源: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