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武汉某高校在今年年初准备以提供150万元安家费、一年30万元岗位津贴、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总计近500万元的天价挖一名院士。这样的天价也许应算作特例,但近年来,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竞相“挖院士”已隐然成风。笔者以为,挖院士是一种重视人才的表现,挖来院士也可能会提高高校的些许名气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很多高校,包括院士在内的外请人才也的确为学校发展贡献卓著。但是,若“挖院士”之风愈演愈烈,尤其是“天价”的竞争此起彼伏,我们对此的思考显然就需要更冷静些。 不考虑条件、开得天价挖院士的做法,很容易造成一些负面后果。首先,掩盖了一些单位人才培养工作的乏力。以这所开出500万元天价的高校为例,它也有一些毕业生成为了院士。但据了解,他们都在其它单位成为院士,也不是很愿意回母校担任全职工作,这就提醒我们,该反思我们的人才成长环境了。其次,急于挖来院士,有可能客观上造成外边的人才比内部人才吃香的局面,忽视了内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们得不到好的待遇和科研条件,反而会出走,造成人才流失。仍以前面提到的高校为例,近几年就因为种种原因,若干知名教授离开了学校。第三,有些高校可能为了“装点门面”而不顾条件地“挖”,结果花费大量资金挖来的院士未必能真正派上用场。有些高校请来了院士做兼职教授或博导,几年来未见成就;也有些院士爱惜羽毛,一旦认为在该高校不适合研究、不出成果,也渐渐另谋他处。这样的情况,近年来并不鲜见。最后,假若“天价挖院士”就此风起,对学术风气也将有相当不良的影响。 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我们期待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教育科研主要场所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我们更期待“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级人才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单位都能挖来院士,更不能将拥有院士的希望放在开出天价上;所以,我们的着眼点更应该放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上,力争造就更多的院士,力争让院士们在适宜学问的氛围中人尽其才。 (文/叶雷)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37/col84/article.htm1?id=33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