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  好汉反剽 |  社科论丛 |  校园文化 |  好汉教苑 |  好汉哲学 |  学习方法 |  心灵抚慰 |  好汉人生 |  好汉管理 |  学术服务 |  好汉网主 |  说好汉网 |   English  |  学术商城 |  学术交友 |  访客留言 |  世界天气 |  万年日历 |  学术吧台 |  各国会议 |  在线聊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华人博士博士后的烦恼
时间:2008/8/17 10:19:17,点击:0

 

  博士和博士后代表攀登学位的顶峰,是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苦追求最终目标。被世人视为登上科技宝塔尖上的佼佼者,理所当然应成为高收入、高水平的社会“白领者”,想必他们的日子过的一定是轻松愉快、甜滋滋。但据笔者来美后与从事生命科学博士后多人,多次的交谈、接触和阅读美国有关权威机构的统计材料,才知道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实际处境与想像的完全相反,他们过的日子不是轻松愉快甜滋滋,而是忧心重重、如负千斤,苦辣辣。

  谋求工作难

  “僧多粥少”是造成他们谋求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僧”多又主要是非美公民的外来“僧”。据美国实验生物协会(FASEB)的统计报告,美国在1985年授予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总数是3637人,而非美公民为587人,占总数的16.1%,以后每年增加,1995年总数增至5777人,非美公民增至2031人,占总数的35.2%。但社会上适合博士后 的工作位置,并未相应地增加。获得博士学位后直接走向社会谋取正式工作者极少,绝大数的博士生是先读博士后,然后再谋取正式工作。博士后等于临时“转运站”或“过路桥”。由于每年进入这个转运站上的人愈来愈多,但转出去的少,致使博士后生大量蓄积,因而对谋取工作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个合适工作位置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参与竞争。据笔者所知,曾有200多人竞争一工作位置;从中排选10人进行面试,再从中选定(OFFER)一人,可见求职竞争激烈的程度和难度!

  另外,在谋求工作竞争中的成败,其人事关系和面试时自我包装起着重要作用。美国聘用人表面上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关系。聘用人一般是通过招聘广告,中介公司(或中介人),私人介绍和写信自我推荐四种途径进行的。其中通过招聘广告者占10-14%,通过中介公司或中介人者为10-15%,通过自我推荐者不足1-3%,而通过私人介绍推荐者高达63-75%。对博士后高科技人员的聘用,不太采用中介公司或中介人,故通过私人介绍推荐者的比例更高。

  另外,通过招聘广告招聘人,一些企业公司是履行法律手续。在登广告之前,他们早已在内部公布,并通过私人介绍已把接受目标基本内定了。据悉一公司曾在报纸、杂志大登 公开招聘广告,正当应聘者按广告规定日期把自己的CV从公司前门送进之时,正是他们对由私人介绍从“后门”内定的申请者进行面试之日。登聘广告完全是演的“马后炮”。由此可见谋求工作上人事关系的重要性和公平竞争的虚伪性。在美华人博士后多是只身来美攻读学位的,在此期间都是埋头实验室和图书馆,无暇也不善从事社交活动,缺亲少友,在人事关系上远不如老美。因此许多人无奈用写信(CV)我推荐的办法谋职。

  有一人在一年内曾发出120多封CV。结果是自我CV满天飞,飞的CV无音回,浪费时间,赔邮费,换来无数伤心泪。其次,进行面试时,被试人的自我包装和临场发挥的能力,对决定能否被受用(OFFER)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东西方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前者提倡廉虚忍让,而后者鼓励自我奋斗和包装,加之华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有10分最多能表达8分;相反,老美有8分能说出10分甚至12分。结果在面试的最后竞争中,往往由于自我包装和临场发挥不好而遭失败。曾有一华人论其工作能力和经验都比较好,但进行了10多次的面试,无一被OFFER,关键即因他不善于自我包装和临场表达能力差。

  最后,还须提出的几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即美国尽管自我标榜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高容性的自由民主国家 ,而法律又明文规定不许种族岐视,实际在聘用人上,还存在不同形式的显性或隐性的种族岐视,某些部门和地区还比较严重。

  由于上述人事关系,临场发挥能力以及种族的差异,使华人博士后谋求工作,难上加难。据悉他们中有的人为了早日谋份工作,甘愿“削价拍卖”,参与适合中级同类科技人员(如硕士或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工作位置的竞争,但由于聘用单位怕聘用后,他们工作不安心,难领导,常以“神大庙小”为由,而被拒绝于“面试”圈之外。“学而优则仕”,对他们又成了学而优则愁。

  待遇低、工作累

  博士后的待遇远低于他们对工作的付出,一般为2─3万元/年,有的仅1万多元。并且因为他们还不是正式职工,正式职工应享受的社会福利如购买退休社会福利金没有他们的份,但却须按章照常纳税。他们的待遇虽然低薄,但其工作相当繁重。他们很少过两天的法定周末日;不分白天晚上,每天远超过8小时。他们所以拼命工作,部份人为献身自己心爱的事业,甘愿受苦守贫,但大 部份人是想尽量充实一下自己,多发表一些论文,以便谋取工作时多积累一些竞争资本;还有些人由于拿的工资是老板的课题费,不努力工作怕被老板“炒油鱼”,同时也想谋取工作时,争取老板的支持和推荐。

  博士后既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又有超负荷工作的精力,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给他们付出的工资又如此的低薄,真可谓“物美价廉”,故许多企业公司靠顾用博士后,为他们创造科技资源,而各研究单位又多靠他们完成研究任务。据悉美国NIH各研究所的绝大部份的研究课题也是靠他们承担和完成的。

  忧心重重、压力大

  除了少数谋到合适工作的幸运者外,积压在博士后“转运站”的人,都是忧心重重、进退两难。等待?因为“僧多粥少”,谋求到正式工作,不知等到猴年马月,据FASEB对美公民博士后调查统计:1985年博士后10年才找到工作的为0.4%,10年后仍没找到工作的为0.9%;到1995年则分别升到0.9%和1.9%,高达两倍;而非美公民的博士后肯定远高于此数字。此外,读博士后 的时间愈长、工作经验愈丰富,理应更易被聘用,但实际情况相反,尤其各企业公司,认为时间愈长,意味此人愈没本事;同时因为时间长、年龄愈大,聘用后离退休的年限愈近,从他们身上取得效益的时间愈短,好像未婚大龄青年找对象一样,年龄愈大愈难找。曾有一位读博士后高达11年的华人,千里迢迢到一个小公司去应试。面试后曾对主持面试人恳求说:“如果干不成原专业工作,我还学过电脑课,干电脑工作也可以,干什么都成”。结果并没同情他的要求,只因他读博士后的时间过长被拒聘。其次,除年龄因素外,经济条件也难允许他们长久等待。因为他们已到中年,都有家室子女,在这个金钱社会里,即使最低生活水平,也难长久维持。转行?少数人为了好谋取工作,有的中途放弃了攻读原专业博士学位;有的拿到学位后,不走博士后这条路,直接转行,修读其它专业,拿个学位,以“新神投新庙”的办法谋求工作。但对多数已读博士后的人来说,走转行这条路既是痛苦、又是困难的。其一,据美国1985年统计从大学毕业到获得生命科学博士学位平均须要8年,从博士生注册到毕业也须6.5年;到1995年时,分别延至8.9年和6.9年。试想他们化了这样长时间,并取 得了可喜成绩,如果中途改行,等于前功尽弃,多年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都是极端痛苦难下决心的;其二,在美国“10年河东、10年河西”变化莫测的社会里,即使改行目前谋职“吃香”的专业,但到学完数年后,求职时是否仍然还“吃香”,谁也难下定论;其三,他们的年龄尤其经济条件也很难使他们走这条路。他们本来经济条件就较差,如转行另修专业,不但丢失了博士后的工作和收入,尚须自己交学费,谈何容易!

  回国?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尤其对科技兴国的重视,为海外学子回国创造了一定条件,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先后走上了回国道路;想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并已有些人在中国取得或正在取得成功。但他们大多数人对走这条路仍存有各种疑虑和困难;其一,是怕回国后工作条件差,影响自己工作的开展和进展。有人统计在美国一周的工作,在国内则须半年;其二,怕生活条件差,衣食住行不方便,他们虽然目前收入低,生活条件不高,但与国内相比,仍有差距;其三,怕子女上学、升学难和生活不适应。曾有一位老博士后的人给笔者说:我现已40岁,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一个读中学,他们都适应 了美国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回国后最大的顾虑是两个孩子的上学升学困难和他们的生活、语言障碍。

  总之,他们在谋工作上走、等、转或回的道路都存在不少困难和疑虑,致使他们忧心重重,如坐针毡。正像一个读生命科学的博士后伤感的说:我们攀登的不是宝塔尖,而是进了进退两难的牛角尖;走的不是阳关道,而是独木桥。

  由于他们难谋正式工作和收入的低薄,不但在物质生活上给他们造成巨大压力,并且在精神心理上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压力。首先,他们都有严重的失落感,认为自己付出了多年的辛苦劳动,获得了最高学位,理应很快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但却成了博士后转运站上“永久牌”临时工和推销不出去的“积压品”。好像从“光辉的顶峰上一下子跌进了万丈深渊”,身价一落千丈。同时与学其它热门专业的硕士甚至学士生相比,这些人刚毕业就谋到了收入远高于他们的优越的工作。他们与这些人对劳动的付出和应取报酬之间,出现的反差如此之大,又使他们产生了不平和失衡感。不平则鸣,但在这个“需者贵,余者贱”的谋利至上的社会里,鸣又有何用?故他们中的一些人仍遵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人生哲学,在“谋”字上下功夫,相信今日虽是“山穷水尽已无路”,有朝一日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另一部份人认为成事,3分由人,7分由命。由人的3分已尽到了自我责任,由命的7分只好由命运决定,甚至成了虔诚的教徒,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帝安排;还有个别人由于难以承受和没勇气承受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压力,竟走了轻生短命的绝路。这种“壮志未成身先殒”的事例,对这个扭曲的文明社会和健在的同命人,不知从中应得到何种反思?!

  黎明前的黑暗

  信息网络和生命科学被认为是当代高科技发展的主干,也是高科技竞争的焦点。竞争成败的关键是掌握控制高科技的人员,对信息网络人才的竞争已十分明显,对生命科学高科人才的竞争也必将到来。事实上最近他们谋求工作难度有所改善的曙光已经出现。另外,中国正在积极从各方面为他们开拓回国的大道,相信他们处境是“黎明前的黑暗”,黑暗即将过去,而他们目前的暂时苦恼,将会换来永久的欢笑。

http://www.peacehall.com/news/gb/misc/2003/09/200309162306.shtml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Facebook推特网+ 【打印】【关闭
上一篇: 研究生导师之“三难”
下一篇: 中国学术界“十怪”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